• 文章
  • 如何學習 C++ 基礎知識 第一部分 (1/5)
釋出
2011 年 10 月 8 日 (最後更新:2011 年 10 月 8 日)

如何學習 C++ 基礎知識 第一部分 (1/5)

評分:3.8/5 (2270 票)
*****
大家好,

您可能正在閱讀本文,因為

1. 您想學習 C++


2. 您需要複習 C++ 基礎知識

首先,在您開始“真正編碼”之前,您需要建立一個名為“Hello World”的基本程式 - 我知道這個名字很老套,但是,它實現了它的目的。“Hello World”(C++ 版本)旨在教初學者編寫簡單程式的基本部分,並且是學習 C++ 的一個非常基礎的步驟。
我相信沒有它我們會迷失方向的。(:D)

事不宜遲,您需要開啟您的編譯器。 如果您的計算機上沒有安裝編譯器,您可能需要“Google”搜尋免費編譯器列表(我將使用 Xcode,此程式適用於任何編譯器。)假設您已經建立了一個新專案,將其標記為“Hello World.cpp”(專案名稱不需要引號。)在您命名之後,我希望您轉到空程式設計空間的第一行並鍵入以下內容

 
// Your Name - Project Title - Date - (Whatever Else-Optional) 


您剛剛鍵入的內容稱為註釋。 註釋在技術上不會影響程式,但在您開始建立大型程式時很有用。 其次,您需要輸入

1
2
3

#include <iostream>

這稱為指令(或預處理器指令)。 有很多指令(#include <windows.h>、#include<ctime>),但現在我們將主要關注 iostream 庫。 此指令在每個程式中最常用,因為它是 C++ 中輸入/輸出的基礎。 現在輸入

 
using namespace std;

我現在不詳細介紹(我將在第 2 部分中解釋更多),但現在只需在您的程式中包含該部分程式碼即可。 現在輸入


1
2
3
4
5
6
7
int main (void){


// Code Go Here 

return 0;
}

您在上面看到的... int main (void),是學習程式設計時非常重要的一部分。 如果您不包含此內容,您的程式將無法執行。 它通常表示程式的主要部分將從哪裡開始。
您的程式碼現在應該看起來像這樣
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// Your Name - Project Title - Date - (Whatever Else-Optional)
#include <iostream>
using namespace std;
int main (void){

// Code Go Here


return 0;
}


如果您沒有列出所有上述程式碼,請立即進行更改。 因此,現在我們將輸入程式中具體包含的內容。 是什麼讓程式做它所做的事情... 刪除兩個花括號內的註釋並新增此內容


1
2
cout << "Hello World!";


確保您準確地鍵入了它,並確保您已刪除您的評論(我們現在不需要它,它只是一個佔位符)。 您應該得到看起來完全像這樣的東西


1
2
3
4
5
6
7
8
9
10
// Your Name - Project Title - Date - (Whatever Else-Optional)
#include <iostream>
using namespace std;
int main (void){

cout << "Hello World!";
return 0;

}



您可能想知道“cout”是什麼意思。 嗯,它的發音是 (CEE-OUT),它在螢幕上顯示文字.. 可以將其視為提示。 每當您想編寫將在螢幕上顯示的訊息時,您必須始終使用此格式


1
2

cout << "Whatever you want goes here";

始終確保這兩個箭頭指向 cout。 確保您的文字在引號內。

另外:您不需要擁有


1
2
3

 return 0;


在程式末尾,但我建議您這樣做只是為了本教程的目的(此外,這是表明您的程式已成功退出的傳統方式)。 所以執行以下程式
1
2
3
4
5
6
7
8
// Your Name - Project Title - Date - (Whatever Else-Optional)
#include <iostream>
using namespace std;
int main (void){

cout << "Hello World!";
return 0;
}


您的輸出結果應為


Hello world!



請繼續關注第 2 部分:)
願程式碼與你同在...
(如果我錯過了任何內容,請告訴我)